早上8点,通州竹木热源厂内的副中心智慧供热调度中心内,调度主管孟彪正紧盯眼前的电脑屏幕,右手飞快地点击鼠标,向“供热大脑”下发“降温”调节指令。几乎同时,远在西马庄小区的热力站便接收到这一“降温令”,开始进入低温运行模式。“今天白天最高气温22摄氏度,所以通过调温,让居民家中白天的室温略降2摄氏度就行了。明天最高气温24摄氏度,预计可以通过微调降温3摄氏度。”
自本市决定将居民集中供热时间延长,像这样精细化调温操作,孟彪每天至少要进行3次。从今天开始的第二次延长供热的9天里,随着气温波动,精细化调温可能会更加频繁。
以人为本,供暖连续延长两次
延长供暖,其实对于北京来说,并不算什么新鲜事。3月15日以后,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摄氏度,或是遭遇强降雪等极端天气,就有可能会延长供暖。2010年,由于气象部门预测在3月14日、15日将遭遇雨夹雪和寒流,供暖延长了一周,那是本市首次延长供暖。
但这回的延长供热却有些不一般。3月15日之后,在气温已符合停暖标准的情况下,本市依然将停暖时间往后延长了两次。
3月10日,考虑到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本市城镇居民集中供热延长一周,供热结束时间由3月15日顺延至3月22日24时。
3月20日,本市再次宣布,预计3月23日至31日期间有冷空气活动,降雨天气会降低体感温度。考虑到当前本市仍处于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城镇居民供热时间再延长9天,供热将持续到3月31日24时。
此次延长供热是助力疫情防控的专门举措,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蒋志辉特意提醒各供热单位,要根据天气实时变化,精心做好运行调节,为市民群众提供温暖舒适的居家生活环境。
标准不降,供暖越来越精细化
供暖延长,标准不降,要求更高。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全市供热单位在延长供热期间的服务质量不得低于采暖季期间标准,居民室内温度最低不得低于18摄氏度,满足用户家中正常开窗通风的防疫需求,体感舒适。
目前已经开春,气温逐渐回升,这时再延长供暖,就不能一味升温,而是要根据室外的气温情况,灵活调节供热系统的供热温度,实行“弹性供热”,以此保证让居民家中温度适宜、不冷不热又不燥。市城市管理委供热办主任王爱民表示,白天气温高的时候,如果供热系统依然保持高位运行,一方面浪费能源,室温过高也会让市民感觉燥热,并不舒适。因此,要通过系统调节,让居民家中的室温保持在18摄氏度至24摄氏度之间,最好能保持在21摄氏度的适宜温度。
这给各大供热企业提出了“精细化”供热的要求。
位于通州竹木热源厂内的副中心智慧供热调度中心,孟彪会根据每天的气温情况,向副中心130座热力站,实时远程下达“升温令”“降温令”。早上8点,随着鼠标的点击,供热系统开始逐步降温,最终进入稳定的“低温运行”模式,供热负荷会因此降低20%到30%左右。“8点发出降温指令,大约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有反应,居民家中的暖气,差不多在9点左右,就会慢慢下降二三摄氏度,变得温乎,没那么热了。”像这样的调控,孟彪每天要进行3次:早上8点,随着气温整体上升,为了防止室内燥热,会下达降温指令;下午4点,当太阳开始落山,会对供热系统下达第一次升温指令;到了半夜12点,则会进行第二次升温。孟彪说,这是一种与气温联动的“智慧供热”模式。
天热,就下达“降温令”;气温下降,就立刻升温;开窗通风集中时段,再适当调高供热温度。在延长供热期间,本市各供热单位推出了“精细化调温”“个性化调温”等一系列新做法。
全市最大的供热企业北京热力集团,供热调节就采取“一站一日一计划”的方式,对市政热网和热力站进行“弹性”供热调节,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热力站供热参数,以此保证市民室温既达标又舒适。而华源热力则通过“个性化”调温手段,对单独一栋楼甚至一个楼门进行独立调温,确保居民家中温度不冷不热又舒适;北燃实业集团所属的各供热单位,考虑到居民疫情期间开窗通风的需求,将在一早一晚开窗通风较为集中的时间段,适当调高供热温度。
本次延长供热将于3月31日24时结束。在采访中多家企业表示,“弹性供热”,将在以后的供暖中越来越频繁使用,让供暖也越来越精细化。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