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业大棚将传统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棚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代替部分PC板或钢化玻璃,有效利用大棚的顶部空间,在棚内种植高效的农作物,利用有限的资源、空间,提高单位土地经济效益,是一种既能运用农地直接低成本发电,也不影响大棚内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新型设施农业大棚。它开启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对我国能源和农业科技领域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光伏农业大棚的工作原理
光伏农业大棚是使用太阳能电池组件作为大棚屋顶的主要覆盖材料。光伏发电系统为加热、降温、调光、遮光、灌溉系统提供能源,使其具有较灵活的调节控制温室内光照、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温室,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可依靠太阳光使室内维持一定的温度,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光伏发电系统剩余的电可并入国家电网出售或由蓄电池储存供夜间使用。
光伏农业大棚的构造
光伏大棚使用年限可达25年,避免了每年重复温室大棚建设。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电池组件、屋面钢架结构、并网逆变器、交(直)流配电设备、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双向逆变充电一体机、蓄电池组、线缆及电缆桥架等组成。
大棚主体结构
热浸镀锌钢制骨架;
大棚顶部覆盖材料:棚顶的南侧采用光伏组件,其余部分棚顶采用钢化玻璃;
四周墙面采用聚碳酸酯板(PC 板);光伏大棚的四周墙面设置窗户,东西向各设置一扇对开门,用于大棚降温;
专用柔性连接件连接。
可选配置:
湿帘降温系统;补光系统;开窗系统。
光伏农业效益
经济效益
棚顶发电,棚下种植果蔬、花卉、药材、食用菌,或大棚养殖等,不仅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还有效解决了发展光伏项目征占土地的瓶颈问题。大棚内的照明、通风、供暖等用电问题也可通过光伏发电解决,而多余电力最终也可并入国家电网。这等于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实现了立体生产,取得光伏发电收入和农产品收入两种收益。
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一体化
“光伏生态大棚”还可与旅游结合构建观光农业,与社区农产品需求结合,构建社区农场,与市民体验结合构建开心农场等集高效种植、农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项目。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光伏农业”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同时,使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成为可能,这个现实有望改变人们对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区域布局的认识。光伏农业大棚的开发,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作用。环保与健康,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光伏农业作为一个综合产物,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